纸上魔法使:命运与爱被魔法掌控,情感如何能挣脱枷锁?



包含剧透,galgame随笔第二期。

 个人想法,不要上升高度,感谢!



纸上魔法使,一个有魔法书的世界。

当书页被翻开,现实便按照书的内容而进展。

由于魔法书的缘故,第三章妹妹死亡,第七章女仆死亡(未进入理央线),第八章剧情让她们复活。


不过,与其说她们是生命,

不如说是魔法使写下的以人名命名的一本书,

因剧情需要而诞生的人物,

为了将故事推向由魔法使创作的幸福结局。


1、故事的悲剧性从何而来。

由于纸魔的剧本特性,一个分支就是一个结局,想要进入真结局,便是不进入个人线。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不去思考具体的某个人,悲剧性就会大幅减少。

一旦想要去探寻更深的人物关系,则会被许多参假的信息,扰乱思考的方向。


例如,在理央线中,琉璃的情感是突然的转折,把很多人,很多事都忘记了。

妃线透露了部分妃的死亡真相,于是二人展开了自己的故事。

夜子线则更像是一种虚假的幸福,对前者的感情一笔带过。



创作者在每个故事中都给出许多参假的信息,

导致分支结局都被笼罩了一层阴霾。

当真相不明,而玩家与琉璃进入个人线,

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悲剧了。


传统的悲剧中,

人物往往因为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而走向灭亡。

而《纸上的魔法使》中,

我们经历了一个个角色命运的悲剧

当通关游戏后再回看前面的剧情,

就会发现,悲剧并非无解,

只是关键信息被隐藏了,

导致了玩家与主角琉璃的情感曲折和混乱。


2、共情的难题

思考作品悲剧性后,下一个问题便是共情。

这一点要怎么说呢?

不知道各位在游玩过程中是否能与主角琉璃进行共情?

一般我们在看悲剧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剧情合理性,

否则就更像作死或发疯。


那么主角琉璃的种种行为是否符合玩家的想法呢?

这一点对于我当然也是欠缺的。



举个例子,游戏开始因为夜子的性格,

所以我第一个想要攻略的人物是夜子。

在《翡翠》结束后揭露了我和妹妹妃的“扭曲”关系,随后便是妃的死亡。


我在理央以及妃的选项时,几乎没有犹豫,但在选择是否归还撕掉的书页,就有一股很强的违和感。


归还书页,等于否定对妃的感情,即便说在上一节与妃完成了道别,不过,主角琉璃为了夜子归还书页的选择,倒是要解释为妃留下的东西不重要呢?还是说爱夜子更多呢?

「麻袋,这里能选归还书页,为什么前面不选可最喜欢你?!明明都是接受虚假的幸福」

如果不归还书页,就会发现新的真相,我相信,这里一定有人开始讨厌夜子了。


在此情节下,是否能够理解琉璃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否能够与角色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系?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

创作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与角色塑造让观众产生共鸣。


然而在《纸上的魔法使》中,

当玩家意识到角色的命运其实是由魔法书所决定时,

又还能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吗?

尽管游戏并不需要太严谨的逻辑,

但悬疑的揭晓并不能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

也无法共情角色,

反倒有些生硬,或是可笑,

这应是我对于这部作品最大的批评。


即便游戏进入te,也会让人怀疑会不会又是什么魔法书的剧情,毕竟想要进入te,就需要洗白魔法使,属于是有点强行了。

这样一看,真的特别难共情啊。


3、最后一些话

虽然聊了很多关于剧情内容的想法,

不过归根结底,我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

它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情感应不应该由创作者设定的剧情而流动?


尽管有人会说:

「是剧本啦,都是假的啦」

也有人會落淚,会深陷其中或种种。

那么,人类的情感应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在《琉璃》家暴彼方的剧情里,

最后他挣脱了魔法书的设定,拥抱彼方

其实也可以说,

观众的情感会超脱创作者的意图,

最终流向其他方向吧。


每一位观众都是不同的,

剧情中人物命運的流轉,情節的发展与苦痛,

往往能够迸发多元的情感,

甚至來說,它比生活中的任何時刻都要真實,

就像經歷了一場時空穿越,

一次異世界的冒险与恋爱,

观众会找到某種失落已久的自我,

或者是某段劇情元素感到自我認同,

於是触发了內心深處所追求的

那個充滿熱情、沒有局限

能真正与世界連接的「理想國」。



这样说来,倒也没必要苛责纸魔的剧情,

个人的感情不会被单一的创作框定,

我的生命也许也会向往,

在教堂的圣火中,

燃尽自己的意志。

0 条评论 1 转发
评论
你还未登录哦~
评论
{{reply.createAt}}
{{reply.replyContent}}
{{reply.createTime}} 回复
{{subNode.createAt}}
回复 @{{subNode.targetName}}: {{subNode.replyContent}}
{{subNode.createTime}} 回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