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碎《夏之锁》

撞碎所有带给人痛苦的“锁”,因为锁本不必要存在。

· 一、文本本身

       o 1.故事背景

            § 1.1人物简介

            § 1.2前情提要

       o 2.结局分讲与简析

             § DE

             § BE1

             § BE2

             § NE

             § TE(GE)

· 二、文本之外

        o 1.泛论

              § 1.1悲剧与创伤

              § 1.2性焦虑

                       § 1.2.1猎奇类文本的吸引力

                       § 1.2.2爱与性的关系

                       § 1.2.3废萌文本中的女主——一个客体的出现

         o 2.链接脚本浅生咏

              § 爱的地位——纯粹而崇高

        o 3.链接现实

              § 创伤修复与愈合的根本途径

 

 提前预警:本文含有严重剧透。

 

一.文本本身

1.1人物简介

尾久野晋二是一名毫无亮点的在校高中生,唯一的技能是**女生及合成女生**,并以此牟利。他既极度自卑又极度自大,既极度疯狂又极度理智周密,既极度危险又极度胆小脆弱敏感,既沉溺妄想又直视真实,厌恶着平庸的世界和人类又渴望从中获得些什么,矛盾的自我在现实不断挣扎的活着,渴求着在其中寻找出可以证明自身独特性的东西。

白井美月是一名才貌兼备的人气女生,发自内心热爱着小提琴与音乐,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理想。

1.2前情提要

这样两个本毫不相干的命运,在放学后的走廊上有了偶然的交错。晋二刚刚从女生更衣室中带着拍好的内衣照片潜出,扭头却看见了美月夕阳照射下向这边看来的视线,仓皇脱逃。他认为自己被发现了,躲在家里很久不肯上学。这时候的晋二只有一个念头:把她藏住,也就锁住了这个秘密。

在长辈留下的地下室里,他创造出了一个由自己掌控的囚笼。在一个雨夜里,他实施了自己隐秘的计划。把麻醉剂针头扎入美月的后背,带回了地下室,并对她进行了一系列非人的虐待。

 

2.结局分讲与简析

DE

即使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凌虐,美月仍然没有毁掉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终于有一天,洞外出现了光明,她找到机会逃出去,听到了外人一遍又一遍呼喊的声音。美月一遍又一遍地应答和寻找这个声音,距离终于越来越近,她滑跪在一团黑影前,抬眼时眼底绽放到顶点的光明啪嗒一下破灭,剩下一团死寂。那只是晋二事先录好的录音而已,而她哭喊求救面前的这团黑影正是加害于她的晋二本人。

晋二对她的背叛感到出奇愤怒,同时为自己没有真正锁住她而感到无力,这份无力又加重了他的愤怒。他泄愤的手段是一遍又一遍地电击美月,享受她无休止的后悔求饶,思考的弦彻底崩坏,最终美月被他凌虐致死。发觉后的晋二由疯狂急转向了恐惧,在思考的尽头选择了上吊自杀。最终晋二的笔记本向警方展露了美月的遭遇,但所有的恐惧、执念、血液和泪水连同未曾记载的时间一起,锁在了这间比尸体更腐朽的地下室里。

 

 

 

BE1(玩赏end)奴化人偶结局

“你简直就是魔鬼...”

被抓回来电击时,美月仍然咬牙切齿地选择抗争华而不实的施暴者。

晋二犹豫了一下,自己真的是魔鬼吗?

但一旦一颗阴暗的心出现了一个缺口,欲望的洪水就会决堤而出,吞没一切。这个疑问立刻就被一个更疯狂的计划剔除了。得知美月父母已经放弃了美月后,他亲口告诉告诉她她这个消息。看着她绝望又呆滞的眼神,晋二的自尊心膨胀到了顶峰。下一次的侮辱是看现在支离破碎的她穿着从前光彩照人的礼服的样子。

他去美月家成功偷来礼服,但潜出门时迎接他的却是滂沱大雨、泥泞的路和美月父亲的抓捕。逃跑中的晋二不顾一切地把错全部推到美月身上,并认为只有将她彻底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惩罚她的错误。逃回家后晋二把少量的新闻给美月看,并利用他曾合成同校女生**的技术合成出其父母卖房移居他处的照片,伪造出一片美月的家人已经和她断绝联系的假象,同时又给她适当的温暖——干净的衣服、舒适的被褥、还有她一直不愿放弃的小提琴。他用这些手段和言语让她彻底放弃了外界的幸福,沉浸在地下室灰暗又虚假的幸福之中。这才是晋二在下文NE中幻想美月患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到了这里,晋二的心理台词却只有这么一句:你终于肯抬起头看我了。走廊上,地下室里,锁链之中...看向他的只有这么一眼。所有的精神内耗与暴虐都只是与自己渴望被注视、被认可的扭曲的自尊斗争。人渣诞生的窠巢。

凭借着祖父的遗产,晋二带着被奴化的美月在新的城市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对美月的奴化使他找回了自尊,他拥有了成绩、朋友,甚至有自信拒绝告白他的异性。这条线路中的两人看上去都走出了笼子,一个走出了地下室锁链,一个走出了自己构造的世界。实际上他们为自己披上了幸福的假象,走进了囚笼的囚笼。尤其是晋二,攀往高峰的生活之下掩盖的是人性越来越严重的畸变。一切都只靠着一条锁链拴起来的日子看似正常运作下去,一旦断链,身处深渊底部的两人也无法再回头了。

 

 

BE2

晋二肯定了自己是魔鬼的事实。他在美月因肌肉萎缩无法奏响小提琴却还坚持着这个姿势的情况下,发现一直支撑美月内心的是她一直不肯放手的小提琴。

晋二恍然发现,自己从未锁住她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她的最后一丝希望。他冷嘲热讽着美月,并污染、砸碎了她的小提琴,从而彻底破坏她的希望,使她的瞳孔失去光泽,存在的意义化为乌有,在心灵上被晋二这把她用尽全力也无法挣脱的锁禁锢窒息。

晋二的人性和良知也被他自己设下的锁彻底勒死,失去了再度成为人的资格。

 

NE

被抓捕的途中,晋二开始反省自己是“自作自受”。这次他没能成功逃回家,而是昏倒在了一处小屋里。等他醒来时发现,美月就在他的一旁照顾着他,喂水、喂药、盖被子、给予手上的体温...晋二对此感到无法理解:“为什么不趁我无力反抗时把我杀了?难道你爱上我了?难道你已经被成功调教,把我当作主人了?还是说你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美月对此表示否定,并唱起了练声曲,平静地答道:“你一点也不了解我。”

她唯独没有对他微笑——这是纯粹的强者对弱者的照顾和对恶的蔑视,也是美月加予晋二的锁。身为弱者的晋二不管伪装出怎样强大的力量,也无法拥有强者的风度与境界。

 

悔恨之下的男主放走了美月,而后被警察逮捕,度过了多年的牢狱生活。在服刑和出狱后的劳动生活中,晋二接受了改造,找回了自己的良心,每日为自己的罪孽所困。而另一边,美月成为了一位出色而有名的小提琴手。

在他惩罚自己延续那个夏天的罪责的时候,他也在有意地寻找美月,希望将自己的心意托付而出,不管是悔恨、自责、抑或是歉意。他只是试图通过这种形式减轻自己心里的负担,作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意义的补偿。文本是扭曲的,但感情无关于爱。

某一天晋二在后视镜中愣了神,后座上来的女性温婉地抿着嘴角盯着窗外。他终于赶上了这样一次奇迹般的机会,撞上了美月。但此时他又向前迈了一步,选择了闭口不提,只在后视镜里默默注视着仍然无视着他的美月。这种道歉只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向她提起只能造成二次伤害。真的想要补偿美月的话,就不应与她相认。

 

到达目的地后,美月对不明面容的出租车司机说了一声“谢谢”,转身离开,男主则独自流下了泪水。没有说出口的道歉被这两个字之外的含义溶解,把本应属于那个夏天的悔恨铺开,成为了打开他赎罪之门的密钥。

美月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不管是当年面对暴力,还是后来面对创伤,她都从未屈服,一直坚持抗争生命本不可承受的苦难,最终不仅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中,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而晋二在这个结局的末尾,也终于走出了他为自己锁上的三重囚笼(自卑-恐慌-自责)。

 

这个结局中的惩罚不止有牢狱生活,也不止有悔恨对其良心的谴责,还有对他佯装强大的外壳的戳穿,把他遗忘、忽视的痛苦。最刺伤其精神的,是囚禁失败对他“特殊才能”的否认和牢狱改造对他在世间特殊性的抹杀。

二周目TE(GE)擦肩而过 背道而驰

在前面四个结局全部通关之后重新开始游戏,这一次晋二可以选择“等一等”。面对暴雨中抱着小提琴惊慌回头的美月,他生出了一丝犹豫。

那一刻犹豫也不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对怀有理想的美月的憧憬,反而是他因为这一丝光明的照入发现了自己的丑恶:自卑与嫉妒。嫉妒能从理想中汲取力量的美月,嫉妒一直坚定保持着自我的美月,嫉妒象征着“正确的世界”的美月,自卑自己连这些事物的边缘也碰不到却还高估自己在世界上的特殊性。他因担心**被发现丢掉了自尊,因此试图通过凌虐美月将罪责转嫁给她,获得暂时的自尊回归;第一把锁被掩盖的同时第二把锁出现,即恐慌美月脱离他的控制。在保留控制力的前提下,晋二要么以爱之名再次转移罪责,把恐慌的主体推脱到爱的神秘之上,要么完全把她变成不需要情感灌注的人偶。如此一来便不得不陷入囚笼的囚笼。发现自己的丑恶是打开第一把锁的钥匙,也是化解第二把锁的溶剂。对于游戏流程而言,这个结局是TE;而不必再用扭曲的方式逃避心锁,承认自己的丑陋,跨越假象,承受罪责、接受洗礼,去寻找抛却丑陋之后真正的幸福,对晋二而言是唯一的GE。

晋二喊着‘我想借你伞’的借口逃之夭夭,结束了这场狼狈的图谋,从此两人再无交集。即使是在学校偶遇,两人的背面也是相对的,就像二周目打通后的封面图一样。

十年后晋二抱着能再见到她的心愿参加了同学聚会,没想到美月仅凭声音就认出来他并主动笑着同他打招呼。“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一件多年前的小事。就是台风天那天,想要为我去借伞对吧?谢谢你。”

仅仅是因为一瞬间的犹豫,命运就会迥然不同。无所不用其极地凌虐她,却在多年后出租车上的偶遇被彻底遗忘;一念之差没有强行把她锁起来,却能在多年后再相逢时被她记住。

晋二至此才算第一次“认识”她。

 

二.文本之外

1. 泛论

1.1悲剧与创伤

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在我们欲望之实在界中,我们都是杀人犯。

任何读者都可能在实在界层面上犯下罪责。谁都有可能、且有欲望同晋二一般伤害美月,既定的悲剧则让读者承担了这罪责之重,逼迫每一位读者不得不去直面自己内心真正的罪恶感。美月的无力将会无可避免地引起我们自身的内疚感,她的悲剧性正恰巧体现在这种无以复加的内疚感之中。夏之锁中有些结局并未给出一种解脱的方式,读者不得不将这种内疚感从故事内带出,在实在界的入侵之下,他们只得在故事外另寻他路去解放。恶的动机只被严格限制在了故事之中,故事不可避免地会迎来完结,读者的“恶”会随着故事的完结而终止,恶的载体不会被带出故事,被带出去的只有恶的结果——也就是内疚感。

 

看EVA时猛然发现,对于丽这种角色,往往越是创伤越是喜爱。

如果要用形象一点的例子来形容这种病态般的美学观点:一幅画之所以是一幅画而非一张白纸,其直接价值并不直接体现在画布上的内容,而在于,同样是被投入火中,人们会因为它是一幅画而感到惋惜,且越加惋惜就越表明它的价值存在之显著——画最好的归宿并非是摆设在墙上供世人欣赏,而是在火中燃烧让观者惋惜——因为火,人们赋予了画以消亡价值,但与此同时这种价值的展现方式是只许一次、不可回逆的。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们便扩大了画的生存价值——这时候,画的内容、画的评价等这一层面寓涵在的生存价值的意义,因为这种因消亡价值之展现而被扩大了。而最后,介于生存价值的重复展现,消亡价值便在主体的大多数时间中被隐去了。

女主们不幸的命运,是她们的消亡价值之展现。那些喜欢悲剧性结局的女主的读者自然有一点共识,那就是,所谓爱的甜美,并不直接源于和女主间发生了什么糖性情节,只是因为,她的悲剧性结局(消亡价值之展现)直接地扩大了她的生存价值、亦即是爱本身。

可以说,几乎所有读者,都有着这种消亡价值的创伤:微小的创伤通过欣赏常情的悲剧即可获得快乐,而严重的创伤则可能需要创造悲剧才能获得——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有的人看到玻璃被摔碎就心疼,但同时也有的人要亲手把玻璃摔碎才会心疼——只要体验过摔碎玻璃的快感,就不会满足于看着玻璃被摔碎的这件事情本身。

对于文本的男主而言,他总会按照既定的剧本接受洗礼,改过自新:

对于文本外的读者而言,则没有既定的洗礼出现。读者总是创伤的而不可修复的。

罪责源起于作者,但赎罪必须由读者进行,这一仪式也便造就了作品的高度——它的立意、它的价值、它所引发的种种思考。

 

1.2性焦虑

1.2.1猎奇类文本的吸引力

冯·艾伦菲尔斯在其性伦理论著中区分了自然的性道德和文化的性道德这两个概念。

自然性道德指的是:帮助人类种族持续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伦理系统。

文化性道德指的是:能促使人们更为专注、更富有成效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伦理系统。

如果将这两种性道德运用到gal上作为一种定义,大致可以分出这样一种对立:文化性道德对应纯爱作(符合当今人类社会伦理系统),自然性道德对应非纯爱作(更多把侧重点放在性本能的展现上)。

冯证明,今天在西方社会占据正统地位的性道德其实存在着一系列的硬伤,尽管他完全承认其对文化的高度促进作用,但也仍然认为这种性道德亟须改进。

假如文化的性道德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体的健康和活力将很可能遭到损害。假如这种损害使得个体的牺牲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将从侧面影响文化终极目标的实现。

弗洛伊德也认为,自然性道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各种原始本能的大本营居于本我,本我又是各种本能活动能量的源泉,力比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关注、活动或转移。对性本能的升华作用,是创造、繁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在承认自然性道德有其合理性的前提下,猎奇类文本以其特有的形式充分散发着吸引力。对于焦虑的现代人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猎奇题材的作品相对于其他题材而言更容易直视实在界这片荒漠的荒芜。纯爱系作品更多描述的是对于性对象的选择,相对平淡的形式可能会导致作者忽视(或是限制作者)有关性与爱问题的探讨,难以直击爱的本质,从而显得有些单薄;而可以使用非纯爱手段的作品,则有机会展现出某些纯爱系作品难以展现的立意。

譬如沙耶之歌的经典三问:

拥有爱情这种束缚的人类,所爱的对象,又是否必须是人类?

只要灵魂是纯净的,外表是否没那么重要?所谓的爱情,到底是出自精神上还是肉体上的?

 

此外,这类作品几乎可以说没有对剧情性上的要求,要的只是一点,演出够歇斯底里,因为效果就是意义本身。能带来这种效果的作品往往是病态的。这种病态,必须是对读者的创伤的重复,让他在痛苦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之物的“影子”,在思考的往复中获得升华。

 

1.2.2爱与性的关系

尽管在精神分析里一直在强调的是“性关系不存在”——或者应该换个角度,性关系的本身就是幻象,穿越它,抵达真理,也就是爱。可同样的问题也可被提出:怎么确保幻象的背后不是另一个幻象呢?这个问题自然是无解的,或者说它在现在就是一种征兆,其意义需要通过未来去建构。一旦要言及真爱,就势必要抛弃“性关系”这一说法——成天把纯爱和NTR之类的摆在嘴上是不能理解的。要把性关系转变为主体对主体的关系,爱她的灵魂,而不是性。穿越幻象,抵达真理——这对于剧情发展而言是必要的。可如果是拔作呢?或者更进一步追问,如果作为幻象的而需要穿越的,挑战“性关系不存在”的这一行为没有出现呢?或许此时,她就是幻象。

1.2.3废萌文本中的女主——一个客体的出现

《我们的重制人生》中,木绪借贯之这类初次接触美少女游戏的观众之口,对废萌类gal发出了一句挺有意思的吐槽:为什么女生们莫名其妙就喜欢上我了啊?!

笔者一直比较难以接受废萌剧本。几乎所有废萌的文本中,女主所冒出的爱总是莫名其妙的。类似于合法文化的影响,读者从某种意义上也生出莫名其妙的感情。那是对概念、对他者的感情,废萌女主是一个作为客体出现的存在。她真的爱着文本中的男主吗?她值得读者去爱吗?在她身上有着超越她本身的东西、有着可挖掘的隐秘的宝物吗?她的形象是萌要素的集合,仅仅切中了御宅族的幻想,甚至难以承认她委任了符号这一象征。倒不如说她象征的是处在凝视与凝视对象之间的污点——她玷污了这个幻想,玷污了在这一刻短暂地凝视着她的人。

在《性焦虑:二次元文化的末日钟》一文中,作者提出了三个时期的读者对轻小说女主的要求。

正法时期:只要看到美少女就会很开心;

像法时期:要跟美少女发生联系才开心;

末法时期:美少女必须忠于自己才开心。

焦虑使人狭隘,狭隘使人降维。三个时期的演变,恰恰就是轻小说被降维的过程。

正法时期,关注点从整个故事逐渐收缩到美少女身上,这是从三维塌陷到二维;

像法时期,关注点从美少女这个人,逐渐收缩到美少女与主角的好感度上,这是从二维塌陷到一维;

末法时期,关注点再从好感度的升降收缩到一个判断上——“她究竟忠不忠”,这是从一维塌陷到零维。

末日钟的危险性暂时还无法体现在如今欣欣向荣的泛二次元市场上,反而是性焦虑加速了二次元文化的繁荣,因为二次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性焦虑。但当这种对客体寄托的期待越来越高时,性焦虑的严重程度也会加速发展。直到出现读者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女主角的忠贞上时,作品的其他要素会被彻底全部忽视,女主的主体性也被彻底抹杀,这是末日钟的警铃。

 

2.链接脚本浅生咏

2.2.1爱的地位——纯粹而崇高

笔者反复强调,夏之锁实际上从未论及爱情,浅生咏也不可能让它与爱情有一丝一毫的瓜葛。就连美月对小提琴老师的感情,我认为也只是一种尊敬或是单纯的憧憬,不回答晋二的质问只是为了不激怒他而做的掩饰。因为那时候的晋二根本不懂得爱,他强加给美月的感情只是为了用他者的欲望更多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口中提及的爱不配称之为爱。如果承认夏之锁中有爱,对浅生咏而言,那才是对爱的纯洁性的玷污,把爱情拉下了崇高的神坛。尽管美月值得被爱,尽管最后晋二可以懂得爱,但是晋二却不能因此拥有爱美月的权利,因为他学会理解爱的这种成长是以实质性伤害美月为代价的,毋宁说他是剥夺了一部分美月的美好填补上了自己内心缺失的那部分,从她手里夺来的东西,又怎敢重新施予她?

浅生咏心目中的爱是纯粹而崇高的。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是euphoria,真中合欢自幼时对惠辅所怀抱的纯粹的心意并未随着长大和外界的束缚而淡化,反而越发坚不可摧,甚至愿意她所反抗的人替代她成为最爱的人的青梅竹马,愿意自己被最爱的人杀死——只要你能活下来。这部作品里的爱就像他所一直贯彻的理念那样,藏在苦痛背后又超越世间一切苦痛,对人行一切不得人道之事让人自愿去作一切他所不愿之为,将这人性中最丑陋最深处隐藏的东西毫不留情地揭发出来,又将人心中最纯粹最真挚的感情毫不掩饰地摆在世人面前。但这里由于女主人物与感情的复杂层次,浅生咏并不是不尊重地神化女性,而是将爱情的力量推上了神坛。正因如此,某些宅所期望的和高岭之花在一起的结局是不可能出现的。可以说即使破坏故事,浅生咏也要维护爱的崇高——或者说,这对他来说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结局。

 

樱之诗中的鸟谷真琴是无法登上月亮的少女,结局两位天才的黯淡也令许多人感到遗憾。

但如果刻还是浅生咏来写的话,笔者仍然不认为她能够得到文本中所象征的月亮。因为按照他的思路来走的话,“我和真琴之间没有爱以外的东西”,因为其他的东西在这疯批眼里远远比不上纯粹的爱。对于浅生咏而言的幸福结局,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结局。或许在她为了能够登月的天才创造月亮和梯子的时候,她已经触摸到浅生咏所认为的月亮了。

 

3.2链接现实

创伤修复愈合的根本途径

创伤场景一开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当场景整合进新近出现的叙事化一历史化一象征化视野之中变得不可能时,才通过回溯获得了它的创伤性。——齐泽克

除却浅生咏想表达的主题外,美月的遭遇难以避免地令人联想起类似性质事件的发生。

夏之锁的发布被许多人称为“顶风作案”,因为日本当时正好发生了囚禁女子高中生的热点事件。好在夏之锁中有坐牢结局,是少数“知晓自己在犯罪”的猎奇类游戏,这才得以面世。同时,夏之锁在同类文本中,比起纯粹为了追求感官刺激而猎奇的作品,多了许多重要到甚至成为作品核心的写实意味在其中。浅生咏也确实习惯用这种方式,把自己心底的黑暗描出来整点鬼畜摸点剧情再升华到人性主题,不过这次倒是没有唐突转折和洗白。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夏之锁的讨论中,不少人直呼自己或许就是晋二本人。晋二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孤独到偏执的普通人,作品中也强调着这一点,并不惜笔墨地刻画着他与我们相似到近乎于恐怖的心理空间。“谁的心中都存在着黑暗,还有秘密。”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敢于将每个人心中的死角放大,将罪与罚的结果赤裸裸地端到我们眼前,笔者才敢于将一部展现法离奇的游戏链接上现实并把它写下来。

现实所展现的画面触目惊心,生命的创伤密密麻麻。

不过还有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倘若美月从未认为自己有创伤呢?

ne中的美月向我们展现出一种完全强者的姿态,也正因此留下了这么一点可能性。这种情况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钝感”,是很多拥有强大心理素质的人都拥有的。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性创伤经历和其他经历一样,都不应该被语言叙事的框架绑架。不是有过性创伤就必须卑微地活着,更不能强迫自己卑微地活着。一个性创伤事件的定性,受害者与被害者的定位,被害者的感受等,都不应该被公式化、程序化地理解,否则带来的必然是二次伤害。标题所言“撞碎夏之锁”,也是对这些刻板印象的突破。

 

写下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最后一段是力不从心的半完成品。压力,控制,束缚,恐慌,窒息...撞碎所有带给人痛苦的“锁”,因为锁本不必要存在。结束所有曾受过伤害的人的创伤,不用再承担不必要的痛苦,这是笔者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笔者最大的愿望。

 

 

 

 

后记

其实关于夏之锁还有很多想说的,但它再震撼再深刻,终究也只是里界的游戏,受众范围限定了游戏定位,某些hs运用不恰当的情况也限制了脚本家的发挥。为防止随心所欲的想法盖过作品本身的主旨和立意,以至于文章偏离主题,这里不再过多赘述。在面对这类作品时,希望我们都能保持住评价的客观。

 

参考文献:

罪过与洗礼——精神分析入门视野下的Galgame悲剧/枯木徒花

性焦虑:二次元文化的末日钟/岐路先知

《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享受你的症状!》/齐泽克

《文化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精神病》/弗洛伊德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

6 条评论 12 转发
评论
你还未登录哦~
评论
{{reply.createAt}}
{{reply.replyContent}}
{{reply.createTime}} 回复
{{subNode.createAt}}
回复 @{{subNode.targetName}}: {{subNode.replyContent}}
{{subNode.createTime}} 回复
回复